為防模仿,報喜鳥把中國格形窗欞的貨柜設計申請專利
雖然,報喜鳥、莊吉等一些溫州品牌企業(yè),曾經(jīng)因為他們中國味十足的品牌名稱被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一些大商場拒之門外,但他們始終不愿意放棄那份堅持,把品牌名稱變成英文?;蛟S有一天,西裝也可以做得“很中國”。
專賣店設計申請專利
走進環(huán)球大廈的報喜鳥專賣店,你隨處都可以看到中國傳統(tǒng)元素的影子:中國格形窗欞的貨柜設計,景泰藍瓷盤,中國娃娃陳列,以及襯衫、西服上的中國圖騰,用中國結制成的袖扣等等。目前報喜鳥在全國有200多家專賣店都采用了這種裝修、陳列風格。
據(jù)了解,其專賣店的一些外觀設計現(xiàn)已向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申請了專利,目的是防止被模仿。服裝面料上的中國圖騰,則是由公司自己開發(fā),并獨家買斷該面料。
代理該專利申請的永嘉科技局應建忠表示,目前他尚未聽說有服裝或其他相關品牌在終端店面的貨柜裝修上申請專利。他介紹,一般專利證書要在申請半年后獲得,報喜鳥“貨柜裝飾窗花、門楣”的外觀專利申請書是在今年4月份提交的,現(xiàn)已收到了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的專利受理通知書。
做民族品牌不容易
“你們的產(chǎn)品很好,我們也很喜歡,只要你們改一下名字,或者只用拼音,不出現(xiàn)中文‘LOGO’,我們都可以合作,否則實在沒辦法合作。”這是溫州一知名服裝品牌的市場拓展部經(jīng)理在進入上海市場時,聽到最多的拒絕理由。
報喜鳥集團董事長吳志澤說,因為這個中國味十足的品牌名稱,報喜鳥曾被一些大商場拒之門外,所以要做中國的民族品牌更需要堅持。當初選擇把這些民族文化融入到品牌中去的時候壓力很大。但去年敦煌天垂麗象發(fā)布會上,報喜鳥嘗試在西服中融入中國元素,各方對此反響不錯,因此今年報喜鳥才有信心系統(tǒng)地將這些元素融入品牌中去。
據(jù)環(huán)球專賣店一位營業(yè)員介紹,專賣店中幾款印有中國圖騰的襯衫銷量都還不錯,至于西裝的銷售還未真正進入銷售期,尚不知消費者接受程度如何,不過許多消費者對里布上的圖騰比較感興趣。
“現(xiàn)在一些國際大牌開始進入二線市場,而我們的主要市場就在二線,如何生存,便是我們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了。”吳志澤認為目前國內一些品牌在終端、產(chǎn)品及營銷手段上與國際大牌并無多大差別,今后的差距主要在品牌文化上。所以他希望自己在西裝上融入民族文化,但這種融合應該是時尚與民族元素的有機融合,而不是做成純中國的唐裝。